在急性肾损伤(AKI)基础研究与临床转化中,兔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(IRI)模型是还原临床病理的 “黄金工具”。灵赋拓普大动物团队依托标准化技术流程精准构建该模型,为科研提供可靠支撑。
动物:健康新西兰白兔(2.0-2.5kg),适应性饲养 1 周,排除肾脏基础病;
处理:禁食 12h、禁水 4h,30mg/kg 2% 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,腹部备皮消毒。
判断模型是否成功,灵赋拓普会从生化、病理、功能三个维度进行严格验证,确保数据满足科研需求:
1. 生化指标:肾功能受损的直接信号
-
再灌注后 24-48h,血 Scr(血肌酐)、BUN(尿素氮)水平较假手术组升高 2 倍以上,提示肾脏滤过功能显著下降;
-
尿液中出现蛋白、红细胞或管型,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受损(肾小管是尿液 “提纯” 的关键结构)。
-
2. 病理组织学:直观观察肾损伤程度
-
光镜下: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、坏死、脱落,管腔被堵塞,肾间质充血水肿并伴随大量炎症细胞浸润;
-
电镜下: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破裂(能量工厂失效)、细胞膜完整性破坏,进一步佐证损伤深度。

HE染色肾组织结构稍紊乱,肾小管轻-中度水肿,可见少量管型结构,个别肾小球萎缩。
3. 操作质控:避免实验误差的关键注意事项
-
夹闭肾动脉时需避开肾静脉与输尿管,确保缺血仅作用于肾脏实质,不影响其他器官;
-
严格控制缺血时间:过短则损伤较轻,模型不成立;过长则导致肾脏不可逆坏死,无法观察再灌注损伤;
-
麻醉深度需适中:过深易引发呼吸抑制,过浅导致动物术中挣扎,增加血管损伤风险。

合作咨询
